|
|
|
 |
中国南方集中供暖 增加能耗总量加剧环境污染 |
点击次数:849 更新时间:2013-01-26 |
|
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 数九寒冬,南方集中供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就此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23日接受记者专访。 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用累年zui冷月和zui热月平均温度作为主要指标,累年日平均温度≤5℃和≥25℃的天数作为辅助指标,将全国划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五个地区。 目前媒体关注的“要求集中供暖的南方地区”主要指夏热冬冷地区。 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夏热冬冷地区涉及14个省(直辖市)的部分地区,冬季潮湿阴冷,室外温度低于5℃时,人们的不舒适感要比同样室外温度的严寒、寒冷地区大,因此,夏热冬冷地区有必要设置供暖设施进行冬季供暖。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面积约34亿平方米、人口约1亿人,如果采取北方传统的全空间连续集中供暖方式,能耗每年将会增加约2600万吨标准煤,约相当于目前北方采暖地区集中供暖总能耗的17%、“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中年节能量的20%;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约73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将增加约5.2万吨,烟尘排放量将增加约1.2万吨;将会增加这一地区能耗总量,并且加剧环境污染。 根据夏热冬冷地区供暖期短、供暖负荷小且波动大等特点,提倡夏热冬冷地区因地制宜地采用分散、局部的供暖方式。鼓励夏热冬冷地区充分利用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供暖,可借鉴北京菊儿胡同利用热泵技术供暖,也可学习北京东、西城区平房利用峰谷电蓄热供暖(居民负担低于传统集中供暖)以及北方地区地板电供暖技术等,提高居住环境舒适度。除余热废热利用外,不提倡建设大规模集中供暖热源和市政热力管网设施为建筑集中供暖。 |
|
|  |
|
 |
|
|